江西省井冈山市光明乡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平均海拔1076米,年降雨量1800mm,日夜温差大,具有显著的高山气候特点,享有“天然氧吧”与“避暑胜地”的美誉。以前由于地处偏僻、增收渠道少,该乡群众仍很贫困。如今,该乡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和自身优势“开方子”,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等精准扶贫举措,增加贫困户收入,在全乡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光明乡长坪片区有毛竹林面积3.9万亩,由于该乡地广人稀,所以人均面积较大。通过交谈,笔者了解到林权制度改革之后,贫困户对毛竹林经营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仅挖竹笋一项,参与的贫困户户均年增收可达万元。
去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精准扶贫》纪念邮票中,那枚反映井冈山脱贫发展的邮票上泛起涟漪的水塘便是光明乡长坪片区冷水鱼养殖渔场。笔者所乘的车子行经蜿蜒曲折的山路,到达养殖渔场时,看到颇为壮观的水域。中华鲟、虹鳟、金鳟等冷水鱼都在清澈见底、洁净冷冽的山泉水里生长。冷水鱼的生活环境在20℃水温以下,光明乡长坪片区的高海拔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同时,无污染的优良水质,也保证了冷水鱼的高品质。该片区有24户贫困户每户以5000元入股冷水鱼养殖渔场,享受每年20%的股金分红。
光明乡长坪片区有数万亩的野生茶资源和300年的种茶历史,在种茶、制茶、饮茶方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为提升品牌效应,拓宽销路,该片区引进了一家茶叶研发、制作公司,并注册井冈山野生茶商标。引进的井冈山野生茶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野生茶资源,保留长坪传统茶本色,体现自然原生态,利用先进的制茶工艺,在原来当地只做绿茶的基础上,推动长坪传统茶产业向中高端延伸,着力打造出符合长坪特色的高端绿茶、顶级红茶、特色白茶,使传统的采茶周期从1个月延伸至8个月,实现增产增收。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从当地客家人数百年的制茶工艺传承中学到一招,即对修剪下来的冬季老茶叶进行加工,变废为宝,开发出一款冬茶,也获得不错的市场效益。据了解,“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给当地村民提供了近20个用工机会,其中不少是贫困户。该公司还免费为所在地贫困群众提供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
产业是增收的基础,是脱贫的保证,光明乡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变资源为资产,变“漫灌”为“滴灌”,不断增强农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让产业发展成为撬动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大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