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是河南20个挂牌督战县,要提升政治站位,要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凝心聚力‘战’,要当标杆!”3月20日,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到汝阳县开展脱贫攻坚督战时对汝阳提出要求。

  汝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秦巴山片区。2014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82户4540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2.7%。

  近年来,汝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施策,持续强化主体责任、产业支撑、要素保障、工作落实,用“登山精神”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质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今年2月26日,河南省2019年贫困县退出暨积极应对疫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汝阳退出贫困县序列,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到1.18%。

  党建引领扛起政治责任

  3月25日,是汝阳县“周三扶贫帮扶日”,县直各单位和往常一样,积极组织帮扶人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上午9点,在该县小店镇龙泉村,县卫健委主任马天喜正在贫困户孙章山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当孙章山看到帮扶人员来到他家时,患听力2级残疾的他用大嗓门欣喜地和大家打招呼。“看这政策多好呀,疫情期间我很听话,在家哪儿也没去,这么长时间了不缺吃不缺喝,要是没人管我,想都不敢想。”今年71岁的孙章山是特困供养贫困户,独身一人,所有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政策扶持,去年纯收入达10354.44元。

  马天喜介绍说:“今年涉及龙泉村未脱贫的有17户40人,我们逐户分析情况,研究帮扶对策,分类施策,哪些需要兜底保障的,哪些需要资金扶持的,要精准到人,精准到项目,对于已脱贫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看哪一家有可能成为边缘户,哪一家因病或者其他返贫的,都要摸清底子并建立台账。”

  和县卫健委一样,汝阳县帮扶日当天有213个帮扶单位5200余名帮扶干部积极进行入户帮扶,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

  从2018年至今,汝阳县把每周三定为“扶贫帮扶日”,全县39名县级领导、129个县直委局、乡(镇)主要负责人分包78个贫困村和129个非贫困村,每周三进村工作一天、住村一晚,实地实时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让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

  近年来,汝阳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构建立体责任体系,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压实三级书记抓扶贫,县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分包2至3个贫困村、5至6个非贫困村,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行业部门负责落实行业政策,乡镇五大员分包贫困村,帮扶人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形成立体帮扶体系。同时把全县划分为四大战区,建立五级网格,进一步明确村、乡(镇)、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行业部门责任,形成了人人扛起“责任旗”,个个挑起“攻坚担”的局面。2015年以来,该县共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38人,驻村工作队员726人,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每周“五天四夜”工作要求,出台《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实施意见》,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住得住、人在岗、干得好。

  紧盯产业广开增收门路

  不误春光,不误农时。3月16日,汝阳县内埠镇的汝阳红薯现代产业园里育苗的农民一派繁忙景象。

  汝阳红薯是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成为国字号农业品牌。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优质品种红薯10万亩,带动全县3万余农户参与红薯产业发展,其中贫困户5000余户。

  3月20日,位于十八盘乡蒿坪村的河南省汝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内,贫困户常桂正在精心挑选优质香菇。该公司负责香菇种植技术和销售,带动了全乡487户群众种植香菇,其中贫困户就达到132户。

  汝阳食用菌是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该县因地制宜,因势引导,专门成立食用菌产业协会,制定奖补政策,截至目前,全县发展食用菌种植6100万袋,产值6亿元,有52个村2600余户7100余人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

  脱贫攻坚,群众增收是“硬核”。近年来,汝阳县始终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关键支撑,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让群众能够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汝阳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出路,实施食用菌、光伏、服装加工、来料加工、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六大脱贫主导产业,围绕“一乡一产业、一村一特色”产业扶贫格局,建设扶贫基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到户产业项目,实现贫困户产业项目全覆盖,群众增收有门路。

  投资10.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81个,产业支撑得到显著提升。坚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7个,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456家,实现行政村合作社全覆盖,入社户数1万余户,带动3万余户增收,促进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资源高效转化,形成扶贫产业健康发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南部山区以食用菌、中药材、生态旅游、林下种养为主导;中部地区以高效农业、特色种养为主导;北部地区以特色种植、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的扶贫产业发展布局。

  围绕汝阳香菇、红薯、杜仲、甪里艾、花生等五大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制定产业奖补政策,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借助电商扶贫,打造优势农业品牌,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42.7万亩。全县共流转土地21.5万亩,其中发展红薯10万亩,花生7万亩,烟叶2万亩,艾草1万亩;依托县食用菌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成立食用菌产业协会,制定种植奖补政策,发展食用菌种植6100万袋,产值6亿元,有52个村2600余户7100余人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在畜牧产业扶贫方面,完善“龙头企业+基层组织+合作社+贫困户+保险+金融”六位一体的畜牧产业扶贫模式,引导大型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参与。

  推动转移就业。突出培训实效,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精准培训,培训人员7770人次,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至少实现一人就业创业。积极落实转移就业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实行“一对一”岗位对接,转移劳动力13.3万人,其中贫困群众2.37万人,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

  推广金融扶贫。完善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个体系,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体系,设立县金融扶贫服务中心1个、乡金融扶贫服务站13个、村金融扶贫服务部208个,实现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率100%,累计享受小额信贷3912户、贷款金额1.4亿元。同时,选择31家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贷款4.8亿元带动10794户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围绕“三保障”,多策并用惠民生。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累计投入25.64亿元,着力改善办学条件。201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全力做好国家“互联网+健康扶贫”试点县建设工作,建成“互联网医院”236所,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累计接诊患者2.3万人次,为群众节省费用1300余万元;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累计投资1.1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农村危房923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36户,有效解决了4万余人的住房安全问题,实现了“危房清零”。累计投资3.6亿元,共建设搬迁安置点42个,搬迁贫困人口1719户6944人,强力实施光伏扶贫、特色产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资产收益等“五个一”专项工程,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美”的目标;推进安全饮水保障工作,累计投入1.6亿元,解决116个村21.1万名群众安全饮水问题,78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全部达标。

  志智双扶挺起精神脊梁

  产文生,是王坪乡响地村菜沟组曾经的贫困户。2015年,产文生开始试种袋料香菇,由于缺乏技术,导致所种植的5000袋香菇产量低、菇型差、效益差。

  2016年春,在帮扶单位的协调下,产文生参加了香菇种植培训班,金融扶贫又送来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他扩大了种植规模,当年还清了贷款,实现了盈利。2017年,产文生又开始向种植椴木银耳方面迈进,并用银耳收获后的木头粉碎后作为袋料香菇的原料,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依靠食用菌种植顺利脱贫。

  近两年来,产文生感恩党的扶贫政策,参与县里启动的助邻帮困爱心行动,响地村已有16家贫困户在他的指导帮助下种植食用菌,户年均收入都达到了10万元以上。

  “国家政策是前提,树立信心是动力,帮扶单位是靠山,锲而不舍出效率。”产文生编写的“顺口溜”则是对自己脱贫路的深刻感悟和生动总结。

  “扶贫先扶志”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必然要求。汝阳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以帮扶的真心真意实现群众的真满意。深化“九个一”大走访活动,听取贫困群众的意愿和心声,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密切与群众的亲近关系;深入开展“问题清零”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围绕“问题清零、任务清零、信访清零”,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排查、脱贫人口“回头看”等工作,累计走访农户10万余户,对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逐项对账销号,全部整改到位。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突出文化“扶志”。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看戏、读书等文化权益。全县78个贫困村已全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贫困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三区人才”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和“文化工作者千人进千村扶贫活动”,提升贫困地区的文艺水平,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深化文明乡风建设,突出文明“扶志”。组织开展了“弘扬良好家风争当文明家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在全县14个乡镇、工业区分别建成了1所示范性家风家训馆。在各行政村设立“孝心基金”,在全县农村形成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的良好风尚。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突出“思想、典型、文化、文明”扶志,深入挖掘宣传脱贫攻坚一线典型人物、励志故事,评选“脱贫光荣户”“最美汝阳人”等,成立“脱贫政策宣讲团”“脱贫故事宣讲团”“脱贫经验宣讲团”和“咱们一起奔小康”基层宣讲小队,到基层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宣讲。“扶贫扶志行动”等巡回宣讲160余场,巡讲以来,场场火爆,贫困户受启发、群众受影响、干部受教育,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消除了少数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为快速打开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挺起坚实的精神脊梁。

  承诺如金誓交满意答卷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脱贫路上,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全面小康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这是汝阳县委作出的庄严承诺。

  决战决胜,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坚持精准方略,高质量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对未脱贫的4个村、5155名贫困人口,因人制宜、因户施策,逐户建立台账,确保措施到户到人精准、项目使用精准。实行挂牌督战,对全县所有贫困发生率较高以及未脱贫人口在20人以上共计98个行政村,由县级领导带队实行挂牌督战,4个未脱贫村由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挂牌督战,逐级、逐部门明确责任。

  坚持现行标准,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扶贫体制机制不变,重心不变,继续将脱贫攻坚当做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继续优化推行“励志、孝心、靓家”三项工程,保持现有各类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投入不减、项目不少、政策不变、帮扶不撤。

  十八盘乡有16个村,其中13个是贫困村,经过持续攻坚,尽管已有9个村出列,但目前依然是洛阳市未脱贫村最多的乡镇。“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我们将咬定目标、毫不放松,务求决战决胜。”十八盘乡党委书记李军旗满怀信心。

  承诺如金,战鼓催人!目前,汝阳县还有4个贫困村、2207户5155名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1.18%。剩余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1419户,占比64.3%,缺劳力629户,占比28.5%,脱贫任务较重。在全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调度会议上,汝阳县委书记潘峰郑重承诺:“我们将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在决战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持续扛牢扛稳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机制不变、人员不减、投入不少,以高质量完成剩余减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效为工作重点,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抓好队伍、作风,不断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苦干实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县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 admin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sex kand hindipornsite.com suzanna mukherjee
妻 中出し sakurajav.mobi ラグジュtv
gandi baat movie fuckindianclips.com xxx video hd 4k
soan-036 javclips.mobi フェラ神
desi teen porn video indianhardtube.com sexvedio tamil
eingyeo savehentai.info saimin seishido
sex bf film video hindifucking.com mom and dad sex
pred-111 javvideos.net 声が出せない絶頂授業で10倍濡れる人妻教師 並木塔子
wwwxxxind indianspornsex.com yes porn plese
نيك فى المدرسه azpornoizle.com سكس دموي
diksha panth pornoulen.com assamese sex vedio
robot hentai manga hentaiteam.net tsunade book
ゆずき結花 javcensored.mobi 小西まりえ 無修正
princess celestia hentai hentaimangaz.com bakugou mom
縄酔い人妻 ero-video.mobi ssni-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