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场场春雨,一茬茬春笋破土而出。当下,正是做笋干的好时节。这两天,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西坞的明杰家庭农场热闹了起来,忙着剥笋的工人、不间断工作的烘房、前来赏玩的游客……今年春天的“鲜”味,从这里出炉了。
近日,笔者来到明杰家庭农场,一进农场就看到地上堆放着大量春笋。工人们正坐在小凳上快速地剥笋,往里走几步是煮笋和烘笋区域,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笋香。“笋干做得好不好吃,原材料的质量是关键。我们用的鲜笋都是经过挑选的,一般选择8厘米至18厘米长的鲜笋。挑选出来的鲜笋剥好洗净,放入大锅煮熟,沥水捞出后用机器压榨,去除多余水分,送进烘房烘制8个半小时,等晾凉后再进行包装,一天最多制作1500公斤笋干。”明杰家庭农场负责人赵跃忠说,他家祖祖辈辈做笋干,采用的是地道的传统工艺,挑笋、剥笋、洗净、水煮、压榨、烘制、成型、包装,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3月中旬到4月15日做的是早笋干,接下来还有羊毛笋、淡竹笋,一直持续到5月份,预计能制作4万公斤笋干,主要销往杭州。”赵跃忠说。
塘埠村有2.19万亩竹林,95%的农户有竹园,300多户村民从事笋干加工,竹产业正成为发展全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为壮大竹笋产业,塘埠村成立了笋制品合作社,通过竹林低改和基地建设,促进竹子优生优长,毛竹产量不断增长。
除了做笋干,塘埠村还充分发挥竹子的价值,走精加工之路,将其加工成餐具、竹席、乐器、伞骨架等竹制品出售。同时,村里还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及秀丽的风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杭州等地游客前来游玩,通过全产业链发展,让村民品尝到了竹资源带来的甜头。 吴怡倩 吴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