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业态与新模式。智慧农业和许多互联网化产业发展历程一样,由农产品的流通端电商模式开始,逐步向上游延伸,由表及里直达上游农业生产端。
根据智慧农业的应用领域不同,可将智慧农业划分为智慧农业生产、智慧农业管理、智慧农业智能服务、智慧农业农产品安全追溯四大部分。智慧农业不仅提升传统农业生产效率,生产出更多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同时还改变了农业从业者、消费者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市场化,起到倒逼农业标准化的作用。
但随着智慧农业发展方兴未艾,也展现出若干阻碍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比如成本问题、人才问题、信息数据安全问题。深入分析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探寻农业生产管理新方法,提高农业产值、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迫在眉睫。
智慧农业实际生产与运营过程中存在许多难题,如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主要以散户小农为主,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实现农产品标准化。
具体包括产品标准化、采购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而农产品的非标准化将直接影响智慧农业的互联网电商销售阶段,不利于智慧农业发展。
另外,生鲜农产品“最后一公里”运输难度较大,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以“互联网+农业”为核心与基础的智慧农业销售渠道模式主要包含B2B、B2C与O2O三大模式,其中B2B模式最为成熟,种类与应用范围最广。
根据预测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价值可达10万亿,其中农资产业可达2万亿,农产品交易可达5万亿,农产品配送可达3万亿。互联网销售多样化发展的模式为我国农业转型提供了机遇,也为我国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电商销售模式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当前在我国,智慧农业不仅覆盖面有待拓展,深度也需进一步挖掘。目前,智慧农业应用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等方面,大数据应用程度还不够。例如,利用田间管理的信息,结合农作物长势、产量、品质数据,不断改进优化管理方案;利用产销大数据,让小生产对接大市场,解开农民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的纠结;利用气象数据,及时作出预警与干预,减少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