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要。12月26-28日,第二届湖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会议发布了《湖北乡村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
《报告》从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局部深入探讨了促进湖北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对策。
此次大会由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主办,湖北省粮油集团下属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国家油菜产业体系经济研究室及湖北三乡人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协办。
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张艳致辞
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张艳出席会议并致辞,她指出,省长投集团作为省委、省政府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综合投融资平台,近年来聚焦“生态产业投资、绿色城镇建设”主业,积极发掘农业投资项目,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团旗下湖北省粮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农业机械总公司等多家企业与农业农村发展息息相关,成立的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更是从乡村规划设计、项目投资运营等角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放大湖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的平台效应,争取融合更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经营主体的力量,共同整合优势资源、寻求全方位的项目合作、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大动能和更多服务。
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胜利现场发布2019年《湖北乡村产业发展报告》
会上,湖北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胜利对《湖北乡村产业发展报告》进行了首发和解读。(以下为解读摘编)
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特色产业
1、麻城菊花产业。麻城虽有五朵金花,但是能做成产业的只有这一朵“菊花”。这朵“菊花”通过种养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品牌化、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最后形成了“一花一城一张牌”。
2、五峰中蜂产业。在山区发展中蜂产业,我们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提出了6步走战略,即1个定位、2大重点、3大融合、4大创建、5大工程、6大举措,推动中蜂产业发展成为了具有10亿产值的产业,并带动了一系列其他产业。
专家点评:小家碧玉易得,大家闺秀难养。发展产业不一定要追求高大上,小而精、小而深是山区特色产业的突围之路。湖北省乡村振兴规划将湖北省产业发展分为三类,即武汉周边城市重点发展都市农业,江汉平原重点发展粮油等基础产业,武陵山区、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区发展特色产业。因此,我们要实时抢占湖北省发展大好机遇,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
践行“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1、大冶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作为具有湖北“冶金走廊”腹地之称的大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技术体系为核心,以政策体系为保障,以增收致富为根本,积极开展“五变十绿”绿农行动,推行五大绿色变革,实施十大绿色工程,最终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华丽转型,成功申报大冶市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尧治河“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尧治河秉承矿区、居民区、山区变景区的发展思路,依托3个4A矿景区,推进居民别院成客房,发展美丽经济,将尧治河打造成了绿水青山成养生、养心、养老胜地。“三区”融合,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2019年尧治河村成为湖北省唯一的“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
专家点评:绿色发展不仅要看颜值,还要看气质。绿色发展关键不是绿色,而是发展;不是要现在有多绿,而是要向绿的方向努力,注重绿的过程。因此,绿色发展不仅现在要绿,未来更要绿,还要搞清楚怎么变绿。
注重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扩展产业链
现有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中,农旅融合发展是综合性最强、效果最好的发展模式之一,农旅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都与农户利益相关,在给农民带来一定经济收益外,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湖北恩施、宜昌秭归是农旅融合发展的典型。
恩施围绕茶叶、水果、药材等农业产业,融合恩施秀丽的自然景观,积极发展生态游、休闲游、文化游、农旅游,补齐了恩施产业发展板块。
秭归脐橙聚焦品种研发及产业链延伸,以技术支撑实现四季鲜橙,并通过“脐橙加工企业+脐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脐橙种植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深山生态种植+沿海(边境)城市水果市场营销+网络直销”的营销链条,撬动20亿产值,产业发展强劲。
专家点评:缺乏核心优势的模仿是东施效颦,三产融合不是东拼西凑,发掘优势内核非常重要。
加强资源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周院长认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是资源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高度集中,潜江小龙虾、赤壁青砖茶、孝感麻糖米酒是这一核心的突出体现。
潜江围绕“小龙虾”这一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已形成集选育繁殖、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旅游、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精深加工、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目前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已突破300亿元。
赤壁市是国际茶叶组织确认的万里茶道源头,是青砖茶的发祥地,在全国最具资源的茶叶领域公共品牌中,“赤壁青砖茶”三席即占其一,总产值百亿级,种植面积、茶产量均居全国第三。
孝感市通过产业提速发展、科技智能覆盖、产城融合发展、紧密利益联结等,实现孝感麻糖米酒占据整个米酒产业70%市场份额,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以上。
专家点评:独行快,众行远。厚植基础、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可降本增效,让产业做大做强。
强化品牌营销,提升产业价值
有品牌意识的农产品不仅有价值还能有价格。众所周知,蕲春素有“中国艾都”之称,蕲艾品牌价值达81.57亿元,拥有蕲艾字号品牌27个,知识产权200多项,蕲艾品牌声名远播。远安的瓦仓大米也是市场和品牌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的典型案例。
有品牌意识的农产品不仅有价值还能有价格。众所周知,蕲春素有“中国艾都”之称,蕲艾品牌价值达81.57亿元,拥有蕲艾字号品牌27个,知识产权200多项,蕲艾品牌声名远播。远安的瓦仓大米也是市场和品牌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的典型案例。
强化科技创新,助推高效发展
作为“江南葡萄第一县”的公安县,实现了农业技术从无到有,30年发展占全省半壁江山。湖北瑞晟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牵手杭州光合作用、上海交大芳香植物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等专业机构与院校,打造集芳香植物育种、种植、生产加工、产品研发、教育培训、康养休闲于一身的“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园,共同创建了产、学、研于一体的“中国芳香植物产业科技示范工程”。“鲟鱼之都”宜都市致力打造鲟鱼“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建设现代渔业特色小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集成示范基地。
专家点评:这三个案例深刻体现了科技应用是缓释肥,投入大见效慢,但管长远这一观点。他表示科技创新、产学研协同,延长产业链,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创新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
燕儿谷通过“五结合”(政府扶贫+企业扶贫、政策扶贫+产业扶贫、短期输血+长期造血、扶村+扶户、扶贫攻坚+企业发展)、“七联合”(联合党建、规划、决策、投资、办公、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创造回乡创业与就业条件),构建“公司+集体+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经过九年建设发展,将一个国定贫困村,变成了一个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景区。
钟祥市在土地二次流转上,不赚农民钱,释放了部分农村劳动力,推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我流转,你种田;我服务,你赚钱”是钟祥市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专家点评: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不挣老百姓的钱,要帮老百姓挣钱的原则。机制创新,合作共赢,联农助农是企业发展的最好捷径。
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哪些关键问题?农业转型升级与政策调整如何衔接?如何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浙江乡村建设有些先进理念值得学习?此次大会上,多名行业专家受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报告,既能解惑,又有启发。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以《乡村产业振兴的几个关键问题——产业演化规律》为题作主题报告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志勇会上讲述《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三个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会上讲解《农业转型升级与政策调整》
湖北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局长张清林会上分析《乡村振兴的制度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