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加之物联网技术的日渐成熟,物联网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农业物联网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推进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迫切呼唤信息技术的支撑。农业物联网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路径。

如今,国外各国都十分注重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下面就让看一下日本农业物联网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2004年,农业物联网被列入日本政府计划。当时日本总务省提供U-Japan计划,其核心是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相连,在未来形成一个人或物均可互联、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其中就包括了农业物联网技术。

截至2014年,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农户选择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与流通效率,也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受益于生产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其农作物出口额有望增长至1万亿日元,同时农业物联网将达到580亿至600亿日元规模,农业云端计算技术的运用占农业市场的75%。此外日本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以农业物联网为信息主体源,普及农用机器人(300024),预计2020年农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日元。

日本农业体系“分散生产、集中供应”,批发市场主导80%农产品流通。日本农业与中国较为类似,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97%的日本农户菜田面积在3亩以下,且农产品供应高度依赖进口。上游高度分散背景下80%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流通模式为“生产者—农业协会—批发市场—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批发市场承担货物集散核心功能。中央批发市场事务所(政府监管机构)、批发股份公司(农产品拍卖活动组织者)、中间批发商(拍卖参加人)共同组成日本农产品批发体系。生产者将产品委托与农协或贸易公司,由农协将蔬菜统一交由批发股份公司在市场内组织竞拍(价高者得)。批发商拍得产品后、向零售终端实现销售。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经历至少两级批发商,流通成本(包括物流、各级加价)显著高于直销模式。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日本农户购买微机可得到一定补助,针对日本农业人口大多65岁以上的现实,日本开发了由老年人使用的专用界面,还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政府所派的农技指导员除了教农民农业技术以外,还承担了微机的教学工作,促进了农村计算机的普及,为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做了铺垫。

恺易物联网深耕农业物联网技术,专注农业现代化服务,在智能大棚、水肥一体化、农业ERP、农业小程序、智慧农旅、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园区规划与建设、区域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农业各产业的现代化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欢迎咨询。


作者 吾谷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