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三农,洞察商机!三农洞察致力于为您分享农业道路上的致富商机、实用技术、市场趋势,关注我们,三农路上不迷路!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创富故事,主人公的境遇,应该跟大多数搞养殖的人很像,但是大家面对困难的方法却大不相同。

撬开财富大门

从18岁开始创业到2013年,林锡芝奋斗了20多年,结果却欠下300多万元外债,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还掉这笔巨款。

2013年3月,林锡芝去台湾看亲戚,意外发现一个商机。

在台湾的水产市场里,他看到一种独特的泥鳅。这种泥鳅个头很大,有的长到五六两、六七两,更夸张的一斤的都有,林锡芝很好奇,立即买了2斤试吃。

这一吃不要紧,泥鳅的好口感一下征服了林锡芝,特别是用砂锅爆炒后,还有一股香味。林锡芝动了一个念头,如果把台湾泥鳅放到本地市场上卖,说不定能赚到钱。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林锡芝先进了100斤泥鳅,没想到一天功夫就被一抢而空,赚了200多元。有了这次试卖的经验,林锡芝很看好台湾泥鳅的未来市场,他开始加大进货量。2013年4月,他带着台湾泥鳅来到上海江阳水产市场,没想到一天就卖掉一万斤泥鳅。

林锡芝的泥鳅生意做得不错,但还债的苦恼,始终围绕着他。

2013年7月,林锡芝在跟朋友张少浩吃早餐时聊起台湾泥鳅,当时,张少浩告诉林锡芝泥鳅变瘦了卖相不好,应该喂点东西。恰好林锡芝手边有吃剩的米饭,随手就把米饭倒了下去。没想到台湾泥鳅立马把米饭吃完了,张少浩看到这一幕后,就告诉林锡芝,这种泥鳅应该很好养。

就是张少浩的这句话,再次让林锡芝撬开财富大门。

台湾泥鳅好养,就意味着它生命力顽强,不仅容易运输,即使到了水产市场,也可以高密度暂养。林锡芝开始琢磨,泥鳅从小苗长到大销售,需要四个月时间,但如果卖苗,赚钱的速度岂不是更快?

2013年8月,林锡芝从台湾请来技术员,自己又承包下10多亩池塘繁育泥鳅苗。4个多月后,繁育的台湾泥鳅苗就试养成功,而更让林锡芝高兴的是,泥鳅水花苗4天就能卖一茬。

因为提前打通了全国几大水产批发市场的销路,那一年跟着林锡芝养泥鳅的人都赚到了钱。

养台湾泥鳅的人越来越多,林锡芝的泥鳅苗生意也跟着火爆起来。2014年的春节,林锡芝10多天就卖掉2亿多尾水花苗,赚了150万元。到了3月份,他总算还清了所有欠款。从卖台湾泥鳅苗开始,林锡芝只用了短短8个月。

放大产品优势

林锡芝的生意正在飞速运转。2016年底,台湾泥鳅市场火爆,但林锡芝看到危机。

全国各地的人都在养殖台湾泥鳅,林锡芝判断一旦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那么价格必然会降低。他赶紧告诉养殖户,不要再继续养殖台湾泥鳅了,马上换其他水产品种。

果不其然,2017年以后,台湾泥鳅的价格跟林锡芝预料的一样,从二十多元一斤一路下跌至十二三元一斤。

林锡芝先去各大水产市场打通了销路,才开始卖苗,让养殖户都有信心跟着他养。先找出路再做事,这是林锡芝卖泥鳅苗能赚到一千多万元的诀窍。之后,他又根据市场行情做出准确判断,及时收手才让他最终保住这份财富。

可是眼下,林锡芝还得另找一个项目,这回他又看中了什么呢?

广东的汕头市和潮州市,蚝的养殖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主要采取的是一种吊绳养殖的方式。当地人给蚝壳打孔后,会把这些蚝壳串在一起。每年9月放到海里,再放下蚝苗,来年的6月一直到9月,再把这些蚝从海里捕捞上来。

在当地,传统的卖蚝方式是把蚝肉取出后,做成罐头,或者蚝干出售,通常收购蚝开蚝肉也就是5~6毛钱一斤,卖不出什么好价钱。

2017年,林锡芝在寻找新商机时,算了一笔账。10斤蚝如果开蚝肉,最多卖10元左右,但如果分选成活蚝再卖出去,怎么也能卖到20几元,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林锡芝想到卖活蚝赚钱。

上海江阳水产市场,一个箱子里装5斤蚝,定价10多元,很多经销商都对林锡芝拿来的蚝很感兴趣。

可没过多久,林锡芝就接到投诉电话。因为蚝壳太薄,用手稍微一捏就碎成粉末,经销商要求退货。壳薄肉多,原本就是汕头生蚝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开蚝肉直接卖钱的传统。林锡芝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广东省潮州市汫州镇的蚝交易市场,每天都有50多万斤蚝在这里交易。当地新开的加工厂通常都会从这里直接购买蚝,拉回去加工。

这一回,当林锡芝把收来的蚝再发给经销商时,客户终于不再提退货的事儿了。

还是壳薄蚝,但蚝肉肥美,吃起来口感鲜甜,还很Q弹,消费者很满意。市场不会给你试错的机会,当初林锡芝发现壳薄的问题很难快速解决,就想到把影响蚝品质的另外两方面——鲜度和肥度做到极致,让客户忽略壳薄的问题。

2018年初,林锡芝的加工厂每天都可以粗加工4多万斤蚝。林锡芝不仅打开了市场,同时也提高了当地高品质蚝的收购价格,让很多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找卖点抢市场

活蚝利润高,但量难做大,存放时间还短。

把刚从海里捞出的蚝,开成半壳后立即用冰水镇住,并保证蚝在活的状态下,运到加工厂速冻。

林锡芝想把自己的半壳冻蚝全部卖给批发商,为了吸引他们,林锡芝还想了一个帮批发商省钱的好办法。

2018年6月,林锡芝找到上海江阳水产市场的批发商吴火林,并告诉他不要库存很多货,当吴火林需要货时,林锡芝就直接从广东发过去。货到市场以后不用进仓库,直接分装给吴火林的客户。这样吴火林就可以节省人工的搬运费和仓储费。

通过这个办法林锡芝的半壳冻蚝,成了周边几个大型水产批发市场里的热销产品。而资金流动快,让林锡芝从养殖户手里收蚝时,全部用现金,保证了他在收蚝时的主动权。

2019年,林锡芝在广东省饶平县汫州镇开的加工厂,高峰期每天可以粗加工80000多斤蚝,带动当地上千人致富。

没有六年前的那次失败,林锡芝今天创业不会这么顺利。从那次失败中,他也意识到保持资金链持续稳定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发现泥鳅市场接近饱和的时候去寻找其他项目;在拓展牡蛎市场阶段,宁可降低利润,也要让生意持续下去。很多人都在找所谓稳定的生意,其实,所有的稳定,都是苦心经营的结果。

林锡芝的创业经历,值得我们所有做养殖的人学习,其实,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像林锡芝这样的养殖牛人,还未被发现。2020年寻找中国种植牛人&养殖牛人活动,将继续深入祖国各地,寻找更多在种植养殖领域有建树的牛人,发挥榜样力量,为广大农户提供实效增收办法,给大家带来成功经验,带动创富,欢迎大家关注!如您身边有这样的种养牛人,也欢迎推荐给我们!

作者 吾谷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