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期国内化肥生产流通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一定影响。虽然各地纷纷展开了“助力春耕生产发放肥料”活动,积极应对“肥慌”,但部分地区农资化肥物资短缺目前依旧是当前无法避开的一道关卡。今天恺易物联网跟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肥料市场的问题,水肥一体化可以做些什么。

春季一次性施肥是北方大田经济和粮食作物的传统施肥方式,水肥一体化与传统施肥的最大区别是由一次性施肥与多次按需施肥,该技术可以将传统的一次性肥料需求变成多次需求,延长肥料的供应时间,降低疫情下农村肥料供应压力。

国家研发专项项目”养分原位监测与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及其装备”的多家单位研发出滴灌春玉米、马铃薯、棉花、甜菜等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及相关设备。其中东北春玉米全生育施肥料50kg/亩,多数为一次性施肥,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将基施肥降低到10-15kg/亩;内蒙古马铃薯全生育施肥55kg/亩,水肥一体化下仅需要基肥12-13kg/亩;新疆滴灌棉花全生育期需肥40-50kg/亩,现有技术仅需要出苗水1-2公斤磷肥或者改良剂;甜菜全生育期需肥40-50kg/亩,现有技术仅需要种肥8kg/亩。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如果合理施用,可以将春耕时的基肥需求量降低到原来用量的三分之一以下(简单讲原来全村需要10吨肥料,现在先备够三吨就可以先播种了),这样有效缓解春播前肥料企业的生产压力,肥料运输压力和农户的备肥压力;通过后期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实现水肥同步,让农民抗击疫情同时作物不减产

上面数据基于现在滴灌水肥一体化下的技术模式,也是相关数据。现在疫情当下在大面积改造工程,这个是不太现实的也是极为困难的;甚至可以说现在全部来生产滴灌带可能都不够。

但是除了狭义水肥一体化(就是将肥料溶入施肥容器中,并随同灌溉水顺管道经灌水器进入作物根区的过程叫做滴灌随水施肥,国外称灌溉施肥),还有广义的水肥一体化。我们可以把肥料溶解后通过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施用;甚至可以说只要通过将灌溉与施肥的融合就可以算是水肥一体化。

来不及发展水肥一体化工程,甚至滴灌带都来不及生产的背景下,我们的水肥一体化不是减弱,而是应该转身后的加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实现简易的水肥一体化

春小麦灌水前很多农户相关性撒肥料,我们可以将撒肥料改变成”在灌溉的进水口挖一个小坑,把肥料袋子放进去,肥料袋子上扎一些窟窿,” 然后放在灌溉的时候肥料将随着灌溉水均匀的进入麦田实现简单的水肥一体化东北玉米我们可以在选择在播种后使用大型喷灌机追肥,也可考虑与降雨,灌溉相结合的简易水肥一体化

西北棉田可以不施基肥或者少施基肥,然后通过后期全程滴灌,解决春节肥料供应问题。内蒙古马铃薯常规灌溉可以考虑溶肥水肥一体化,滴灌或者喷灌可以考虑与灌溉设备融合的水肥一体化果树可以考虑减少基施肥,增加追施肥和灌溉溶肥。其他大田作物与设施作物因地制宜的结合灌溉模式,叶面营养优化水肥模式。

疫情影响的春耕备耕,水肥一体化合理利用可以将作物的施肥时间延长1-2个月,为肥料生产和运输争取一定的时间;为抗击疫情保春耕增加一份保险。

作者 吾谷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