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看天吃饭的农业模式正在不断向高效、低耗、安全、可持续的智慧农业模式转变。2019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生物种业、智慧农业等领域自主创新。今年两会上,众多代表也纷纷聚焦智慧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耕种在我国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我国慢慢开始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我国已然成为农机制造和使用第一大国,农业由主要依靠人力转向智能化。那么智慧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特征有哪些?

当前,我国正处在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交汇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动包括智慧农业在内的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发展。对于当今来讲,就是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要让智慧农业在促进小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上发挥独特作用。

智慧农业采用了物联网领域诸多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精准收集并分析农业生产中的数据,构建统一的指挥机制,从而达到扩大收益、降低损耗的目的,在全球各地已有多个成功案例。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应用于农业,正规模化、快速地推进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例如智慧农业大棚摆脱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收集棚内光、温、水、气、肥等数据,对作物生长全过程进行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实现精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可视化运营。

完善的传感系统是实现智慧农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利用各类传感器采集土壤、空气温度、湿度、CO2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云平台,通过云平台进行加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典型应用。村田多样化的传感器产品阵容可以充分满足智慧农业的传感需求。通过引进村田的这些创新产品和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减少环境影响,让更多人从智慧农业中获益。

作者 吾谷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