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全力抓好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现就做好2020年草地贪夜蛾等农业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

据植保部门监测预测,2020年我省草地贪夜蛾和水稻重大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他重大病虫害发生不确定因素加大,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挥防治农业动植物疫病指挥部的作用,确保防控责任、防控资金、防控物资、防控队伍和防控技术“五个到位”。要采取科学防控策略和防治办法,制定防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坚决守住“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扩散蔓延”两条底线,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加强病虫监测,提升预警能力

建立健全重大病虫调查监测、信息报送、会商研判和情报发布制度。加大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病虫害的监测范围和调查频次,拓展其他重大病虫害监测调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情报发布及时、传递到位。当前要重点做好二化螟、草地贪夜蛾越冬基数和小麦赤霉病菌源基数监测调查工作。加强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快淳安、平湖、海盐、常山、开化和瑞安等6县(市)的智能测报项目实施,新建“两迁”害虫虫情智能监测点24个,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智能测报网络。优化完善测报网络体系,探索病虫监测区域站共建共享、分作物调查、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新模式,拓宽病虫害监测领域,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

三、加强科学防控,推进绿色发展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注重日常防范的同时强化应急防控。春耕期间要抓好小麦油菜病虫害预防、早稻种子药剂处理和二化螟综合治理等工作。积极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创建一批不使用化学农药的防控示范点,建设百个定额使用化学农药的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00万亩,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1000万亩,降低农药使用量。开展“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水稻、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加大对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扶持,充分发挥植保服务组织应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

四、加强检疫监管,严防疫情扩散

强化植物疫情防控阻截,根据《全省阻截带建设方案》《红火蚁等10种植物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实施“一疫一策”,坚决遏制红火蚁、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蔓延为害。强化植物检疫监管,疫情防控重心由事后治疫向事前防疫转移。严格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和种子种苗产地检疫,建立完善水稻、柑橘和瓜类作物种子种苗生产主体、生产基地数据库,创建一批无疫种苗基地(场圃)。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检查种子种苗繁育、经销、进口主体和交易市场,实施种子种苗集中检测检疫。强化植物检疫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检疫人才队伍技术水平。

五、加强农药管理,提升治理水平

严格农药审批管理。把好农药产品登记关,鼓励发展高效绿色环境友好型农药,继续推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试验;把好农药生产许可关,严格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好农药经营许可关,优化农药经营网点布局,全面深化农药购买实名制,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开展农药专项整治,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加快推进农药实名制改革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农药“进-销-用-回”全程可追溯体系,创新农药管理和使用模式,不断提升农药使用效率和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优化农药应急储备和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落实重大病虫防控物资应急保障。

附件:1.2020年浙江省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2.2020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3月14日

作者 吾谷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