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调研组,就“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主题赴甘肃、云南两省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扶贫工厂车间、种养殖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村寨,与企业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等深入交流,走访20余户农牧民家庭。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省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特点

  (一)压实责任、尽锐出战,脱贫减贫成效明显。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建立了脱贫攻坚政策、责任、工作、社会动员和考核监督工作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系统性的工作格局,脱贫进度明显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聚焦聚力、狠抓落实,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各地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注重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有效性;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注重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创业、一户脱贫致富”;易地扶贫搬迁进展顺利,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注重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培育集体经济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脱贫致富、稳定增收方面积极作用。

  (三)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一是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政策,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二是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真脱贫,脱真贫;三是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及时制定帮扶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成本高、难度大。

  (二)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宽。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一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转移就业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一些村集体经济相对比较弱,规模小;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育不健全,巩固脱贫能力不强。

  (三)内生动力尚需进一步激发。一些地方对于脱贫摘帽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认识不深、考虑不够;一部分贫困群众市场意识、积累意识、扩大再生产意识淡薄;受一些陈规陋习影响,因婚因丧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

  三、提出建议

  (一)深化对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对“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重要论述的认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重要指示精神,稳定脱贫攻坚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跟踪监测和暗访,确保脱贫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构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实现政策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促进稳定增收;开展好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消费扶贫,鼓励和引导农民创业、就业,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及时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建立贫困人口、边缘人口预警监测机制;落实特殊贫困群体综合保障政策,建立健全综合保障体系;要与开放发展相结合,把稳定脱贫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三)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进一步补齐短板提升质量。增加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对因病、因灾、因残等致贫返贫精准帮扶措施,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提升各类贫困人口风险防范水平。

  (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提升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鼓励和引导因地制宜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发挥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自力更生脱贫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务工经商基本技能,激发发展动力;加强贫困地区党组织建设,提升带贫能力。

  (五)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规划制定上,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在组织保障等方面,把在脱贫攻坚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制度加以总结推广,不断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赴甘肃调研成员:杨传堂、罗志军、张效廉、蔡其华、宋华英、肖新月、莫荣;赴云南调研成员:辜胜阻、张效廉、于革胜、崔丽、刘均刚、朱水芳、马忠明)

作者 admin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