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在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的“2024中国城乡发展论坛”上,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代表柯世明,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森杩柯,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南南合作亚太中心主管张晓哲三家国际机构负责人做致辞。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代表柯世明)              

柯世明认为,农业的现代化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刺激地方经济,以及培养能够应对当今和未来挑战具有至关重要意义。服务业推动了这一转变,在现代技术、机械、数字工具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重新改变了我们的合作方式。整合气候的抵御能力也同样重要,包括保险、预警系统等工具。     

在谈到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时,柯世明指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使命是改变粮食系统以确保所有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世界粮食计划署见证并促进了中国的显著发展,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今后将继续与中国合作,支持中国的乡村振兴,并从中学习宝贵经验。例如,粮食计划署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在吉林实施了一个综合农业风险管理项目,使20000名小农户能够增强抵御农业灾害带来的冲击,让小农户可以稳定收入并不断改善生计。同时,通过南南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利用中国的技术和资源,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所辐射的全球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所组成的网络,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和技术,成功地增强了小农户的生产能力,使稻米生产现代化,减少了土地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都表明了合作、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性和潜力。     

柯世明强调,刚刚宣布的《中非合作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北京行动计划》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今后将在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下,加强与中国、非洲国家及联合国各机构的密切合作,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创南南合作和全球合作新时代做出重要贡献。

(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森杩柯)

       森杩柯认为,农业领域内新技术的应用,对稳定粮食供应链安全和防范潜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新技术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上配送、储存、销售的各个环节。

      森杩柯表示,农业领域服务提供商是粮食系统的主要参与者,不仅能推动农业领域内的机械化推广,向农民和粮食生产商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还可协助农民和粮食生产商建立有效抵御内外部冲击的能力。此外,电信和金融服务是粮食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利用金融服务和数字工具,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通过利用数据的收集和链接,可以改变农业服务的方式。从农业的精耕细作到为农民提供定制雇佣服务,及信贷和保险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也让农业和农民受惠。这些创新可以使农村社区跨越传统的农业发展道路,融入可持续的农业粮食生态系统。

      森杩柯认为,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农业发展和加强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很重要一点是中国在农业机械领域应用发展很快,这其中小农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的发展经验不断向前发展,包括大规模采用新技术,应用数字平台和解决方案以创新战略和现代化服务覆盖农村地区,它可以为改善农业、增强粮食供应链的安全性,以及增强亚太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粮食和营养安全提供重要的经验和见解。

(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南南合作亚太中心主管张晓哲)        

张晓哲表示,现在各国经济经历了结构化转型,许多国家在转型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都需要调整等问题。现在我们重点放在小农户身上,因为他们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较弱小的群体。           

对于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南南合作亚太中心的愿景,张晓哲表示,我们的愿景是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并且有包容性的发展。目前项目能够触及全球大约10亿人口。通过筹集资金可以使很多土地应用到我们开发的气候模型,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小农户更好地来应对气候变化。与中国政府合作,以便让中国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可以让其他国家受益,使全球更多发展中国家受益。     

张晓哲谈到,在2018年,中国出资1000万美元成立南南合作基金。在今年6月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用1000万美元来促进南南合作。这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于南南合作中心的信心。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与中国合作,能让包括中国在内更多国家的农民受益。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

作者 吾谷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