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欧洲的智慧农业迅速发展,荷兰、以色列、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智慧温控大棚农业,以其高效性,吸引了大批新农人前往参观,很多地方也大量上马智能温控大棚项目。今天我们想聊的是,欧洲的智慧农业虽然很好很领先,但这和他们的国情紧密相关。

从商业角度看,对于很多私营投资者而言,现阶段盲目学习引入很可能是个小坑。智慧农业的智能温控大棚适合标准化、速生类的作物。如鲜花、生菜等。由于饮食消费习惯原因,欧洲会消费偏多的叶菜。他们的设施农业,也多以生产叶菜为主。而设施农业的特征,其实恰恰非常适合生产叶菜。而中国人的饮食消费特点,对蔬菜多样性要求非常高。但是连片的智能温室并不适合栽培多样性的蔬菜。如果强制实现,盲目发展智慧农业,就需要分区控制温度湿度以及营养液配比,无疑会增加很大成本。

对于欧洲国家,尤其是荷兰这样的小国而言,农业就是一个商业门类。但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是国家战略。因此,他们可以纯粹站在经济效益角度去考量农业,但我们国家的智慧农业,必须是站在粮食安全和城镇化发展基础上去考量。哪怕有时候我们落后一点,发展慢一点,站在更高角度看也是值得的。

懂得了这一点,也就会明白,中国的农业“肩负重大使命”,必然会走一条独特的道路。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智慧农业发达,和其国情紧密相关。就像美国发展机械化规模农业、日本发展精致农业一个道理。

我们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的确,我们要谦虚学习欧洲智慧农业中诸多提升科技水平和效益的先进经验。但站在纯商业角度,对于民企投资农业项目而言,现阶段上马智慧农业,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作者 吾谷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